(通讯员 肖寒)2021年12月23日上午,应网投十大信誉平台比较文化(文学)研究中心邀请,上海财经大学网投十大信誉平台Sandro Jung教授在“外语天地”讲坛“学术前沿”系列第261期通过腾讯会议为我院师生做了一场名为“Material Crusoe: Embodying and Understanding Robinson Crusoe through Time”的学术报告,讲座由网投十大信誉平台惠海峰教授主持,来自网投十大信誉平台英语系及其他学校的师生约70余人参与了讲座。
讲座伊始,主持人惠海峰教授对主讲人进行了介绍。Sandro Jung教授现为上海财经大学网投十大信誉平台特聘杰出教授、文本和印刷文化研究中心主任、A&HCI索引期刊ANQ主编,杭州师范大学“马云基金”特聘教授,中美洲十八世纪研究协会前会长、美国Lehigh大学“文本与印刷文化研究”丛书总主编,获两项“玛丽·居里学者计划”基金长期资助。著有《大卫·马利特》、《苏格兰插图文学的出版和推广:1760-1825年》(2017)等九部专著。发表A&HCI论文120余篇。
Sandro Jung教授从时间的维度出发,以跨学科的广阔视野,结合经济、物质文化、商业发展、(跨)媒介等重要的社会语境因素,对丹尼尔·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1719)这部经典小说的接受、改编和挪用进行了历时性具身性的解读,再现了物质文化生产者是如何利用消费者对鲁滨孙荒岛冒险的理解以达到自身目的的重要历史。讲座视角新颖,图文并茂,为观众提供了一场视听盛宴。
Sandro教授先介绍了《鲁滨逊漂流记》的主要情节、其丰富的中心主题及其对后来文学创作的启示,指出这部小说广泛的文化共鸣不仅在于其开创了鲁滨逊式的文学传统,也在于众多的改编版本。随后,教授讲到,由于大规模印刷及视觉媒介的出现,商业广告开始利用小说标志性的地位来推销商品,这一现象进一步塑造了对文本的阐释和理解,使鲁滨逊及其故事成为大英帝国的“文化标志”。从最初的插图,到18世纪晚期的陶瓷雕像、19世纪的铜像,再到20世纪的墙纸、棋盘游戏、扑克牌、邮票、广告卡、乐高玩具等,这一具身性鲁滨逊的历史过程,体现了从二维到三维、从图片到物体、从书本到其他物品的特点。而具有鲁滨逊形象的各种商业物品,在为大众提供生活用品的同时也具有刺激大众认知进而帮助其提高文化素养的功能。当然,大众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对鲁滨逊这一标志人物及其经典故事的传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Sandro教授还指出,最开始为成人而作的《鲁滨逊漂流记》后来经过改编形成了许多儿童文学版本。而且,随着数字媒体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以《鲁滨逊漂流记》为原型的卡通片、电影。纵观这一源远流长且经久不衰的接受、改编史,可以看出,《鲁滨逊漂流记》不仅吸引着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的读者群,而且具有十分强大的生命力,为不同时代赋予新的内涵。
随后,主持人对讲座内容进行了精彩的总结。在问答环节中,Sandro教授与提问的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讲座及交流圆满结束,师生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同时也被Sandro教授孜孜不倦、严谨治学的精神深深鼓舞。